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配资论坛网
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。近年来,糖尿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。面对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,国家发布了《健康中国行动——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4—2030年)》,将青少年列为重点防控人群。本周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,对133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78.9%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糖尿病(如成因、类型或症状),77.4%的受访者感觉近年来身边青少年糖的摄入量更大了,84.3%的受访者认为含糖饮料摄入过多(如奶茶、碳酸饮料)是导致青少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。

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会得糖尿病?
在确诊2型糖尿病之前,来自西安的00后大学生王子推(化名)已经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黑棘皮,精力也特别不足,那个时候,她还以为是自己没有睡好导致的,就没太在意,直到今年过年期间被姐姐科普了“胰岛素抵抗”这个概念,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她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“去医院一查,果然就是2型糖尿病。”
确诊之后,通过医生的指导和在网络平台搜索相关的信息,王子推才知道糖尿病也分很多种类型。“身边的人也感觉只了解大概,听说我得糖尿病了,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要打胰岛素,是不是这辈子不能生小孩了。”
与王子推不同,来自山东的许安(化名)在确诊前没有感觉任何异常。一次去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家探访,刚好赶上朋友测血糖,自己也顺便测了一下,结果没想到比朋友的血糖还要高。在医院进一步检查后,许安果然确诊了2型糖尿病。医生建议她赶紧住院观察,把血糖降下来,并排查可能的并发症。“我并不了解这个疾病,小时候邻居家有一位奶奶也是有糖尿病,每天都会往肚子上扎针。我以为年龄大一点的人才会得。”
调查中,78.9%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糖尿病(如成因、类型或症状),其中仅有14.0%的受访者表示有深入了解。交叉分析得出,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糖尿病的比例最高,为81.7%;其次是二线城市(81.1%)、三线城市(74.9%)。网络媒体(67.6%)、医疗机构(55.6%)、家人朋友(52.0%)是受访者获取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渠道。其他渠道还有:学校教育(31.9%)、报纸、电视等传统媒体(27.0%)。
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当前青少年平均每日含糖饮料摄入量“严重超标”
在确诊前,许安作息时间不太规律,经常熬到后半夜或者凌晨,然后睡到自然醒,三餐都点外卖,甜品蛋糕、螺蛳粉、炸鸡、面条、各种拌饭都是她的最爱,“那时候我什么好吃就吃什么,一点都不控制”。如今,身高165厘米的她,体重已达到190斤。
同样,作为大学生的王子推平时也喜欢熬夜,即使第二天有早课,她也会玩手机到凌晨三四点睡觉。第二天早上醒来往往感觉特别疲惫,她就会在到教室的第一时间吃包子、煎饼果子等各类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。“那时候每天4顿,除了三餐,一到晚上我就会去学校旁边的夜市买好吃的。”
除了饮食高油高盐、作息不规律,因为学业压力,王子推也一直被焦虑情绪困扰,“我大学没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,大二和大三这两年感觉自己精神状态特别差,主要还是对未来比较迷茫,感觉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。”
来自湖北的90后王丛艳则是在2017年怀孕期间发现了妊娠糖尿病,因为没有及时介入,前段时间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仍患有糖尿病。
作为一名全职妈妈,王丛艳这几年除了接送小孩上学,其余时间基本就待在家里,也不怎么运动,每顿都吃得很饱,并且她还特别喜欢喝饮料,“夏天的时候每天2小瓶饮料,基本渴了就把饮料当水喝。”
数据显示,77.4%的受访者感觉近年来身边青少年糖的摄入量更大了。对于导致青少年糖尿病的原因,84.3%的受访者认为是含糖饮料摄入过多(如奶茶、碳酸饮料);73.3%的受访者觉得是高热量零食消费频繁(如炸鸡、甜点);58.0%的受访者认为是青少年体育锻炼严重不足。其他原因还有:久坐不动(56.7%)、作息不规律,经常熬夜(45.4%)、学习压力大,情绪调节不畅(43.6%)、遗传因素(41.2%)等。84.0%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青少年平均每日含糖饮料摄入量超标,其中,超三成(32.1%)受访者认为“严重超标”。
王子推觉得,如今食品健康问题也是导致糖尿病年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在食品精加工的趋势下,许多女孩的发育年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前,肥胖、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问题也随之而来。“老一辈人在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,哪里能喝到奶茶?”
“肥胖、缺少体力活动是在青少年中出现2型糖尿病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。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纪立农表示,青少年或者中青年得糖尿病的这种情况叫作早发的2型糖尿病,这往往和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系,“对一些年轻人来讲,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,把体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,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好的方法。”
纪立农表示,目前糖尿病的筛查可以通过常规体检发现,但是对于那些超重、肥胖的儿童,监测血糖的频率需要更高一些,比如每年做一次检查,了解血糖的情况,甚至做糖化血红蛋白,但也不需要过于频繁地去检查。
“如果是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,比如父母是1型糖尿病,那么他出现1型糖尿病的概率也会高一些。”纪立农表示,这类群体如果突然出现了明显的口渴多饮,或者特别喜欢喝甜饮料,出现了多饮、多尿,甚至排泄物发黏的情况,应该想到是否会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。
受访者中,05后的占2.0%,00后的占22.6%,95后的占18.5%,90后的占27.4%,85后的占17.3%,80后的占9.9%,75后的占3.5%,其他占1.8%。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9.3%,二线城市的占35.2%,三四线城市的占20.3%,县城或城镇的占3.7%,农村的占1.5%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配资论坛网
股票新闻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